前言

“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 天下英豪几何,又有多少人配得上一句国士无双呢?在此疫情之间,我能想到有两人可称的上一句国士无双。

正文

1910年,圣诞夜。哈尔滨街上到处是濒死之人,静静的,在街头等待死亡的降临。牧师在简陋的圣•索菲亚教堂中祷告,可上帝似乎并没有因此心生怜悯。鼠疫是笼罩在哈尔滨上的灰色阴霾的名字。而清廷政府派来的东三省防鼠疫全权总医官伍连德此时刚从京城赶到哈尔滨

12月27日,一位旅店的店主患鼠疫而死,伍连德马上赶来。那一年,尸体解剖在中国还不被容许,直到三年后,1913年11月22日,内务部才颁布了解剖条例,正式准许解剖。在这种情况下,擅自解剖尸体可以说是大逆不道,而且很可能因此染上瘟疫。伍连德面对同行的劝阻说道:“我知道我在做什么,一切后果由我来承担。”

勇气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特质,倘若有了勇气,人类其他的特质自然也就具备了。此刻的伍连德面对凶险的鼠疫毫无畏惧,他知道曾经君士坦丁堡医院里那潮湿霉臭的病床、他知道米兰墓地里还活着却被抛弃的人、他知道伦敦城里那些呼啸而过的运死人的大车,他都知道。但他从未退缩。 因为他知道,人类一定可以战胜鼠疫。

病人的器官被福尔马林固定好后,伍连德马上进行切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很快,鼠疫杆菌在伍连德的火眼金睛下无所遁形。这一天,是伍连德到哈尔滨的第三天。

12月30日,细菌培养基上出现鼠疫杆菌团,证明病人血液中存在活的鼠疫杆菌。这一天,是伍连德到哈尔滨的第六天。

一百年后,2020年,春节前夕。G1022次列车从广州南站开往武汉站。一位无座的乘客被请到了高铁餐车上,他叫钟南山。那天是1月18日,他从深圳抢救完新冠肺炎相关病例回到广州,当天下午就接到通知赶去武汉。此时正值春节前夕,航班已无机票,高铁票也非常紧张,只得购买一张无座火车票前往武汉。

1月20日,钟南山在接受采访时回答到,“肯定存在人传人”、“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这两句正如17年前“非典不是衣原体,而是由冠状病毒导致的”一般振聋发聩。这一天,是钟南山到武汉的第三天。

1月23日,武汉全市公交地铁、渡轮、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关闭,武汉封城,这是钟南山到武汉的第六天。

人类最伟大而又最高贵的品质便是勇气。而拥有勇气的人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散发出光芒,指引着人类走向光明。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此二位,逆流而上,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担得上一句国士无双。

再次回到晚晴的中国。1911年是中国历史上风起云涌的一年,这一年十月十日,武昌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十二月二十九日孙中山归国,十七省代表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但这都是后话,

1月31日,大年初一。哈尔滨傅家甸却全无过节氛围。24000名中国人里,已经有超过1/4死于鼠疫。两千多具疫尸曝于荒野。防疫人员将尸体堆成22堆,每堆100具。伍连德要求文武官员全数到场,同时还有大量百姓围观。倒上煤油,开始了中国历史上首次集体火化。

同时,大量发放传单,鼓励百姓在新年里多放鞭炮。不仅仅在心理上让百姓们有了消灾辟邪的安全感,更重要的是利用鞭炮散发出的硫磺味道灭菌。

3月1日,所有人都在等待零点钟声敲响。最终,24小时内,哈尔滨无一例死亡,无一例感染。伍连德宣布,解除对傅家甸的隔离,并亲率防疫人员走进居民区看望市民。

劫后余生,恍若隔世。

而被封锁了三个月后解封的武汉,何尝不是这般感受呢。

伍连德与钟南山心怀勇气,一往无前。因为他们知道人类与自然相比或许渺小,但人类绝不会束手待毙。人类的赞歌就是勇气的赞歌,人类的伟大就是勇气的伟大。疫情不会将人类打倒,而只会让我们的勇气更加凝练,只会让我们的黄金精神一代接一代的传承下去。

结语

这,就是我们,既渺小,又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