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类中心主义者的自我辩白^1

前言

本文为大二上课程生态伦理学的结课论文。在生态伦理学课程中,非人类中心主义为中心思想,但以我的环保观看来,课堂上的非人类中心主义恰巧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体现,故撰写此文就我的环保观及非人类中心主义进行分析。本文第一次较为系统的阐述了我的环保观,也有一些大二时期对于经典著作的拙劣模仿以及用词浮夸的问题,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狂妄自大、无法无天、自私自利……一个个词汇随着社会的发展被强加在人类中心主义身上,每个人都在以人类中心主义的态度对待自然,却对表达出人类中心主义者倾向的人群起而攻之,人类中心主义者如同罪人般被看待,环境破坏、生态失衡、资源短缺……一个个罪名加于身上,似乎将这些罪名推给某一类人身上,就与自己无关了一般,似乎人类中心主义者一旦“不存在”这个世界就将变得美好一般。

我无意隐藏我内心的真实想法,与他们一同谴责人类中心主义。我深知我生活的每一点、每一滴都蕴藏着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子。对着现代生活的“造就者”卸磨杀驴,请原谅我做不到。

既然欲与“大多数人”相向而行,那我早已做好心理准备。我一个人的力量正如人类在自然界中一样渺小。我不奢望任何人会因为此文改变对已有世界认识的看法,自我辩白不是在对人类中心主义者的批判大会中为自己脱罪的自我辩白,而是自己对自己灵魂的拯救。

Dixi et salvavi animam meam ^2

-1-

Follow the nature^4,或者说遵循自然规律。首先需要论证的便是什么是自然规律。生命自地球上出现约有5.7亿年,这其中出现导致地球上50%以上物种灭绝的大灭绝事件发生共五次^5。最为人所知的莫过于白垩纪大灭绝事件,在这场浩劫中恐龙尽数毁灭。但我们的非人类中心主义观念不会认为大灭绝是自然规律。

大部分我们所认为的“自然规律”都是有所变化的。候鸟会迁徙是我们所认为的自然规律,可鸟类是在侏罗纪以后才出现的。在侏罗纪前的3亿年时间内,连鸟类的身影都没有又何来鸟类迁徙的说法。水坝更是生态伦理学交战的最前沿。世界上有许多种鱼类需要洄游进行生殖,而水坝在客观上确实阻拦了这一过程。

可鱼类洄游算得上是自然规律吗?鱼类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但其最早出现的时候,生命也早已在地球上经营了整整一个寒武纪。而当时的鱼类仅仅生活在海洋中,没有洄游的习惯。如果说鱼类洄游是自然规律的话,那么海狸为了繁衍生息或是躲避天敌,也会在河上建起水坝。这种建水坝的行为不也就成了自然规律吗?

我不否认客观现实的存在,无论是候鸟迁徙亦或是鱼类洄游还有海狸构筑水坝,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若是将此类会变化的事实视作自然规律,不正是从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出发而思考了吗。因为人类生活在当下,所以将当下的规律当作自然铁律。所以当老师课堂上举例到直升机救助幼鸟迁徙亦或者是羊类迁徙被人类农场铁丝网阻隔的事例,我并不认为这是出于遵循自然规律而出发的行为。各种各样动物的迁徙行为不是为迁徙而迁徙,而是为了生存而迁徙!由于气候的差异,食物在一年当中的分布具有季节性与地域性,动物是为了食物而迁徙。鱼类洄游也是基于同样的出发点,在河流的上游拥有较少的天敌和较丰富的食物,在上游生育后代有利于下一代的存活。所以帮助迁徙的行为存粹是人类基于自身强加于动物的行为。这种行为若要比喻的话便是蒙古族兄弟们是游牧民族,所以他们怎么能定居下来,我们必须要让他们每年每月的迁徙,这无疑是可笑的。

所以我们若想深入讨论生态伦理学的问题,我们需要从亘古不变的真理入手,这种真理便是物理学上的定律。而罗尔斯顿所说的生态学规律以及现代生态学所学的生态学规律都是物理学定律的映射。若说我们只从生态学规律而不是从物理学去探讨生态学问题是可行的但也可笑的。正如我们讨论刑法的时候不一定每一条都与宪法相挂钩,但毫无疑问,若不从宪法考虑问题,进讨论刑法,就将很容易走向错误的道路。而若我们理解了宪法,结合实际的情况下,刑法便自然而然地诞生了。这边是为何我以大篇幅着重阐述物理学定律的原因。

在这些人类不可超越的自然规律中,最为重要的有以下几条:

(1)光速为速度上限,我无意在过于理科的理论上过于展开,但这一条是基石一般的原理,我必须为沉迷在各种超光速幻想中的人们泼一盘冷水。光速不可超越这一条是在电磁学基石般的麦克斯韦方程组中推导而来,这个方程组描述了所有电磁学的内容,而根据这个方程组,光速在任意参考系中都是个常数。也就是说当你以99%的光速去追逐光时,光相对于你依然是光速。这就是为什么会有钟慢尺缩的原因。对你来说,时间变慢,距离变短,速度就变小了。光速对于你来说也就仍然是光速。^6

(2.)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很容易理解的便是不会凭空产生能量,也不会凭空消失能量,能量只是从一种形式转移成了另一种形式。

(3)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熵增定律。即事物总是自发的从有序向无序状态转变。低温是相对有序的状态,高温是相对无序的状态,所以食物不会自发从相对环境高温变为相对环境低温,而空调必须有外机做工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这一点,而在空调制冷这个模型中,空调消耗的电力所带来的发热以及转移的热量会大于降低的热量,对于整个宇宙来说,无序度是增加的。

就让我们从这三条出发来考察其他的自然规律。

由于生物大分子的有序度非常高。生物大分子中往往有着成千上万个原子组成,显然易见的是,生物大分子是有序的状态,而松散的原子结构是无序的状态。那么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生物大分子将会自发的从有序的状态变为无序状态。从这点来看,生物的衰老和死亡也是无法规避的自然规律。衰老对应着组成生物的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从有序变为无序^7,而死亡则是整个生物从有序变为无序。但生物自出现以来并没有屈服,生物们通过让环境的混乱度增加,让自己的混乱度降低,这样对于环境和生物这个整体来说,混乱度是增加的,这样就在不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情况下,使自身的存在成为了可能。熵正是热力学用来表达这个混乱度的状态。从有序到无序叫熵增,而生物从无序到有序叫负熵。量子力学的泰斗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一说中尖锐的评论道:“生物以负熵为食。”而阳光正是最大的负熵来源,植物从阳光中摄取负熵,动物再从植物中摄取负熵。

现在我们假设有一个生机盎然的地球和一个毫无生机的地球,前者由于生物的存在摄取巨量的负熵,其整体的混乱度是低于后者的,那么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生机盎然的地球将会自发的变成毫无生机的地球。那么保护环境这个行为将违背follow the nature的原则。若以人类中心主义的角度来理解,由于生物以负熵为食,人类想要存活下去,必须要从食物链底端的动植物处获得负熵,而这些动植物由依赖于现有的环境才能存活,才能从阳光中汲取负熵。所以我们要保护现有的环境。

让我们将目光放在另外两条上。光速不可超越以及能量守恒定律决定了人类所能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光速不可超越决定了即使我们从现在出发,一直走到宇宙生命的尽头,都不可能到达宇宙的边界,我们能利用的资源仅仅是以地球为中心的一个圈,这个圈或许很大,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无限的,但对于人类来说终究是有限的。同时宇宙的熵是有上限的,一旦达到这个上线,宇宙就会热寂^8,也就是宇宙生命的尽头。

生物的存在会加剧给环境带来的熵增,而宇宙的熵容量是有上限的。人类的发展需要资源,而我们能利用的资源是有上限的。而这些现实又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若是任由生态系统自己演变,这一天将很快来临,我们需要延缓那一天的到来。这便是马克思的思想,人类将自然改造成人类能尽可能地利用上生态系统产生的每一点熵增,每一点资源的形态,才能使人类利益与生态系统相统一。人类可以存活的更久,生态系统也因为宇宙热寂到来的推迟而获得喘息之机。

在这一段中,我从不变的物理学规律中,推导出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合理性。人类中心主义并没有违反任何自然定律,反而是最follow the nature的选择。接下来我们就该讲讲为什么要选择人类中心主义呢?

-2-

人类非常的渺小,这是不可否认的一点。老师经常在课堂上用来描述人类相比于自然渺小的概念,在此我补上较为具体的数字。地球年龄约为46亿年,而显生宙约从5.7亿年至今,这个时期出现了大量动物,而早期智人则在25万年前出现。而形象点做比喻的话就是若张开双臂作为地球的时间线,从左到右,在时间走到右手手腕处时地球上才出现生命,而人类存在的时间只有一个指甲盖大小。在我看来人类中心主义绝不是因为自大而产生的,而是因为太过于渺小了。相对于自然规律来说,人类过于渺小,且无力超越与改变。所以我们应该顺从所有生物生来就有的本能——活下去。丁仲礼院士有这么一段话:

“我是地质学家,我研究几亿年以来的环境气候演化,这我很乐观,这不是人类拯救地球的问题,是人类拯救自己的问题,跟拯救地球是没有关系的,地球用不着你拯救,地球比现在再高十几度的时候有的是,地球二氧化碳的浓度比现在高10倍的时候有的是,地球不是这么演化过来?都好好的。毁灭的只是物种,毁灭的是人类自己,所以是人类如何拯救人类,不是人类如何拯救地球。” ^10

自然是没有感情的,经历过五次生态大灭绝的地球也不会介意自己身上的生态系统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他真的有感情,那么能接受几十亿年前光溜溜的岩石星球的样子,为什么不能接受人类到来之后的地球呢。所以所谓天人对举^11,我是一点也不认同的,人类从来没有超脱过自然过。自然规律是无法超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没有什么特别的,在此自顾不暇的情况下,我们只是为了拯救自己而行动。这就是人类中心主义。没有自大,没有傲慢,有的只是正确认识人类的地位。人类的地位从来没有稳固过,我们的祖先曾遇到一次差点灭绝的危机,那就是新仙女木事件^12。万幸的是这场寒冰事件并没有赶尽杀绝,但这更加惊醒我们危机时刻都会出现。

意识、高智商、会使用工具是不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区别,答案毫无疑问的是肯定的。但是意识、高智商、会使用工具很高级么,我看未必吧。世界上迄今为止分离出50多种嗜热细菌,他们拥有耐高温的核酸转录酶[^13],这个技能可比意识、高智商可厉害多了吧。如果说细菌不算的话,那么鸟类占据着高空,鱼类雄踞在海底,还有能够从太阳能中汲取负熵的植物,哪一个拥有的技能不比别的生物特殊。

许许多多被认为只有人会做的事情事实上很多动物也在做。正如之前所提到的海狸会构筑水坝。蚂蚁则会饲养蚜虫,切叶蚁甚至会种植真菌获取养分。而一些动物的“杀过”行为[^14]也是被人类所观察到的。这,就是自然。自然唯一的逻辑即是活下去。

许许多多自诩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人张嘴闭口都是人类在破坏环境,地球加速灭亡。宇宙中无数个荒凉的星球,地球在历史上也曾是一个红热的大铁球,什么是好的环境,什么是坏的环境的标准从何而来?没有一个标准又何来破坏一说?这些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人将人的情感转移到环境身上,谁是真正自大的人,不言而喻。另外对与许多所谓的动物爱好者来说,我认为一切基于情感关系的动物保护行为,本质上都是人类中心主义。[^15]

在庄子思想中最难以理解的一点便是,以道观之,视生态系统为一体,那么为什么人类的所作所为是不自然的呢。到底是为什么要天人对举呢,为什么没有天虎对举呢,天狗对举呢。人类特殊在哪里,庄子一点没有说,反而一直是人类是“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在我看来,人类的行为就是顺应道的行为。如果说某一种生物占优势导致其他生物灭绝是不符合道的,那请评述一下晚泥盆纪由于植物大量的生长,致使地球氧含量上升,大量厌氧生物灭绝的事情。[^16]

人与天地万物都源自于道,所以能合乎逻辑地推出人应对自然生态负责是顺理成章的这一观点中的顺理成章我认为及暗含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人类源自于道,若违背于道,则人类将难以生存下去,我们不希望看到这一点,所以人类应该对自然生态负责,对道负责。

还有很多自称激进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人说,人类应该回到原始社会,他们对工业社会的主流发展模式,主张反增长、反生产、反技术,崇尚“回到丛林去”的浪漫主义世界观。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科技和工业地发展是有利于环境的。因为科技和工业的存在,我们能更加有效的利用资源与能量。为什么原始社会看上去没有环境问题的原因是人口总量不大,所以其能量利用率低的问题无法体现出来。但若是想要养活世界上七十亿人口,还想用刀耕火种的办法只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差。

西方中世纪的历史告诉我们,如果不以人为本,而是有信仰一个所谓的神。科技是发展缓慢的。这便是我为什么支持人类中心主义的原因,自然非常庞大,人类非常渺小,但若是将身心全部交给自然,那么自然有一天若想降下“天罚”,谁也跑不掉。人类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地球生态系统,实现人类利益与地球生态系统相统一。这种改造并没有违反能量守恒亦或是逆熵而为,在这个过程中反而是熵增的行为,这恰恰是顺应自然的行为。

在这个问题上,《风之谷的娜乌西卡》[^17]非常值得一提。动画只展示了这部漫画的一小部分,而看只看完动画的观众无一不对片中人类欲将王虫和腐海除去的行为感到厌恶。下面摘抄的评论可以明显的看出这一点。

“人类的贪婪和自大毁灭了地球的生态,却将净化环境的王虫和腐海当做元凶,欲除之而后快。胆小自私,固执偏见,总是被表象蒙蔽,从来学不会认真倾听、仔细观察和深入思考,还永远觉得自己才是对的。这就是人类啊。”

这个评论说的一点都不假,胆小自私,固执偏见,总是被表象蒙蔽,从来学不会认真倾听、仔细观察和深入思考,还永远觉得自己才是对的是很多人的通病,包括写下这段评论的人。

在漫画最后的结局中,娜乌西卡了解了事实的真相。无论是腐海还是王虫还是现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都是很久以前破坏了地球的古人类所创造出来的用来净化环境的工具。而现在生存在地球上的人类是古人类研究在污染环境下生存能力的实验动物,无法长期生活在净化后的环境内,也就是一旦净化完成,所有人都将死去。

娜乌西卡最终没有选择与“自然”妥协,没有选择“和谐共处”。她将存有古人类基因信息的陵墓摧毁,消灭了一切古代遗产。这也意味着现在还活着的人类只有摧毁以腐海为中心的生物圈才有活路。

这就好比一颗陨石即将落下,这颗陨石富含有机物,当这颗陨石落下之后,人类将会灭绝,但是地球上会因为释放出来的有机物变得更加温暖,变得更加生机勃勃,此时由于植物的大量增长,人类就算存活下来,肺部也无法接受含氧量那么高的肺部。人类该如何抉择。这件事情恰恰是晚泥盆纪确实发生过的生态灭绝事件,由于地球氧含量的上升,大量厌氧生物灭绝,取代原有物种成为地球主宰的是比现在大的多的节肢动物,也就是昆虫。

若是从客观存在的价值方面进行考察,昆虫有客观存在的价值,那被灭绝的厌氧生物就没有客观价值吗?这生命的客观价值若是有高低之分,那么人类的价值是不是应该是最高的呢。如果生命的客观价值不分高低,面对这种情况又该如何取舍呢。

经过上百年的科技爆炸式的发展,我们现在用能力能改变地球的结局,改变这么一颗陨石的走向。而人类科技爆炸式的发展离不开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带来了原动力。这也是为什么短短一百年间的科技进步甚至比上千年的科技进步还要大。

回到《风之谷的娜乌西ка》中,宫崎骏的思想毫无疑问是与主流的环保主义背道而驰的。在我看来,宫崎骏的思想与我的人类中心主义颇为相似。

-3-

我们能吃上饱饭的日子才过去多久啊。建国以前是什么情况,建国以后又是什么情况。人类有什么资本不以人类的利益出发来考虑未来的发展啊,我是完全看不出来。

我在党校的结业论文里写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那就是中国“热水”文化的历史考察。我特别喜欢拿这个例子来批判那些反工业化的人。现在很多人一提到中年人就想到保温杯加枸杞,一提到养生就是多喝热水,少喝凉水。更有甚者将中国人喝热水视作一种传统文化与西方的文化相比较。但根据我的考察,我们能普遍喝上热水的日子那得是建国以后。

在封建社会,底层人民砍的柴连冬天取暖都不够用,更别提烧水。而彼时的城镇因为排污系统的不完备,导致生活污水没有任何处理流入水系之中,水中大量的细菌自由自在的繁衍生息,若直接取这样的水饮用自然是容易生病的。而能够有足够资源王公贵族则会将水烧开来饮用,这样病菌将会最大限度地被杀死,这样的水饮用起来就不容易治病。而这些王公贵族往往是我们一窥他们所生活时代的唯一途径,营造出了热水能够养生,而且是传统养生文化的一部分的错觉。

实际上,全国人民能喝上热水是建国以后的事情,引入了工业化,生产力大大的提高,首先是在各大城市的街头出现了开水店,然后才是家家户户都能用上便宜的蜂窝煤或是电力来烧水。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出,我们就连喝上开水的历史也不过四五十年,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考虑些别的呢。

人类中心主义常常跟无节制的破坏环境和虐待动物等等联系起来,但正如我在开篇所写到的,除了极少部分极端观点以外,没有一种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否认保护动物,否认保护环境。人类中心主义要求人类对待环境的观点是要从人类利益出发。很显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是最符合人类长远利益的选择,那么基于人类中心主义,保护环境才是我们的选择。现实中有人无法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无法平衡个人利益和全人类的利益,这不是污名化人类中心主义的理由。

我很高兴的事,当今决策者还是以人类中心主义在行事。我们有南水北调,有三北防护林这样的改造环境的工程,也在不遗余力保护现有的环境,设立各大环境保护区,同时并没有盲目的消减工业,而是淘汰落后产能,对现有工业进行新一轮的升级,提升他们的能量、资源利用率。这正是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成果。

其实论述到这里,想必老师早已发觉,我所描述的人类中心主义与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并不一样。传统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最大的分歧应该是价值是否具有客观性,价值若有客观性,则人类毫无特殊之处,若价值只能由人类主观评判,那么人类就是万千生物钟最特殊的一种。而我恰恰同意前者,人类毫无特殊之处。我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分歧在于做法,既然人类毫无特殊之处,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那么我们不可能尽到对所有有价值的事物都承担义务。我们需要按照一个标准,建立一个顺序去承担能承担的义务。这个标准便是人类能主观评判的对人类的价值。而基于这个标准去行动,其做法毫无疑问是人类中心主义的。这也是我自称人类中心主义的原因。

在我粗浅的认知里,我认为人类排斥自私的原因是自私。因为在集体里能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这样每个人分到的资源都大于一,可一旦有人自私自利,那么每个人的份额将会减少。可能正是从人类对自私行为的“本能排斥”,导致对人类中心主义这样的人类自私行为感到排斥吧。这段关于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争辩在此以远超我一个环境工程的工科学生在公共选修课结课论文中的能力范围了。反正这也只是一篇自我辩白,说服并不是我的本意。我可以直白的说,我支持主观利己主义。所以这正是我排斥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原因,因为我是一个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是我所支持的理念,对于人与环境的关系当中便是“主观为人类,客观为环境”。人类中心主义不等于损人利己,破坏环境自己获利,而是双赢。

结语

既没有严谨的格式,也没有正式的用语,全文使用了许多情绪化的表达去阐明中心思想,正如文章标题所写的一样,是一篇自我辩白而非正式的课程论文,感谢刘钰森老师能够包容这样一篇结课论文。也正是因为允许我任性地发表我自己的观点,即使是在两年后也不会因为重读文章而尴尬,反而是能够把一些新收获的知识转化为论据结合其中。由于是一篇攻击性很强的“对线”文章,逻辑并不完全通顺,毕竟在一开始就是随手记录下课堂上觉得不赞同的观点,虽然有过重新整理,但仍有不足。当时只分了三个段落而没有给段落一个名字也正是由于其段落中心主题散乱,难以概括。


[^13]: 此处指的是PCR技术关键的Taq酶,其为从水生栖热菌 Thermus Aquaticus中分离出的具有热稳定性的DNA聚合酶。
[^14]: 肉食动物在捕食中喜欢戏弄已经无法逃脱的猎物,还常常把能捕到的猎物统统杀死,这种行为称之“杀过”行为。
[^15]: 彼时正值宠物猫狗肉食议题闹得沸沸扬扬,此处实际上指的是那些爱护宠物,却对牛、羊、鸡等照食不误的人的评价。
[^16]: 大氧化事件显然是更为恰当的例子。
[^17]: 1984年宫崎骏监督的动漫电影《风之谷》(风の谷のナウシカ),在课堂上为我们放映过。
[^18]: 此段落为一些感想,即自我辩白部分,实则有些冗余,但也是感情凝练之后的自然而然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