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比较粤港澳大湾区与威尼斯湾区
前言
本文为大二上课程湾区地理生态:探秘之旅的结课论文。受疫情的影响,原定于实地考察的计划被取消,改为线上收集资料撰写课程论文,于是结合当时对欧洲史感兴趣的情况选定了该课题。本文是第一次大规模的利用英文搜索引擎搜索资料的大胆尝试,也是一次运用游戏内容丰富文章细节的大胆实践,但也存在内容浮于表面以及“关公战秦琼”的选题缺陷。
正文
粤港澳大湾区是时下最时兴的概念,湾区地理可以说正是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来展开的。而粤港澳大湾区在定位上应该更类似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以及东京湾区这样的有明显经济效应的湾区,而非威尼斯湾区。既然如此,为何选威尼斯湾区作为比较的对象呢?
首先,对我个人来说,我对欧洲的历史较为熟悉,在前年也曾到过威尼斯,相比于旧金山、纽约、东京,我的理解更深。其次,如果我们能总结好威尼斯湾区无法发展成为一个大的具有经济效应的湾区的经验,我认为可以更好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最后,对于研究较多的旧金山、纽约与东京湾区,总感觉缺少一种自我探索与研究的乐趣。
综上所述,我选择了粤港澳大湾区与威尼斯湾区进行对比,但由于我的专业为环境工程而非相关专业,且时间有限,故分析肯定是处在一个简易且初级的阶段,也会有很多错误存在,还请多多指正。其次由于粤港澳大湾区在课堂上的论述较为完备,而威尼斯湾区资料较为稀缺,全文会以后者的情况为主,但肯定会有二者比较的部分。
粤港澳大湾区与威尼斯湾区总体概况
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个珠三角城市组成。相关行政划分较为明确。而威尼斯湾区则是一个很少有人提到的概念,所以说是粤港澳大湾区与威尼斯湾区总体概况,其实此节更多的是威尼斯湾区的情况。
由于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九市两区形成的大的城市群,所以我们考察威尼斯湾区的时候也不能只孤立的考察威尼斯一个城市。于是我们把亚得里亚海北部的几个城市也加上去。我认为威尼斯湾区的主要城市组成情况如下:
城市名 | 城市英文名 | 所属一级行政区 | 所属国家 | 是否为港市 |
---|---|---|---|---|
威尼斯 | Venice | 维内托 Veneto | 意大利 Italy | 是 |
帕多瓦 | Padova | 否 | ||
的里雅斯特 | Trieste | 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亚 **Friuli-Venezia | ||
Giulia** | 是 | |||
戈里齐亚 | Gorizia | 否 | ||
蒙法尔科内 | Monfalcone | 是 | ||
科佩尔 | Koper | /[[1]](#_ftn1) | 斯洛文尼亚 Slovenia | 是 |
普拉 | Pula | 伊斯特利亚 Istria | 克罗地亚 Croatia | 是 |
表2-1 威尼斯湾区主要城市组成情况
由于实际地形的区别,威尼斯与身处利古里亚湾的热那亚仅有300km距离,离意大利中北部大城市博洛尼亚仅120km,如果以粤港澳大湾区的标准,整个北意大利估计都在范围内,与实际差异很大,故主要只考虑了港市。
图2-1 威尼斯湾示意图
两个非港市中,帕多瓦离威尼斯50km,历史上便与威尼斯联系紧密,同时为意大利重要铁路枢纽,故加入其中。戈里齐亚离蒙法尔科内14km,距的里雅斯特44公里,处在意大利与斯洛文尼亚国境线上,是重要的边境城市,故也加入其中。
七个城市中,最重要的城市无疑是威尼斯,其次便是的里雅斯特与普拉。
如果我们直接用城市进行对比会发现两个湾区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的市级区划其实更接近欧洲的一级行政区划。
行政单位 | 人口 | GDP | 面积(km²) |
---|---|---|---|
威尼斯省[[1]](#_ftn1) | 84 6962 (2011年) | 约283亿美元(2011年)[[2]](#_ftn2) | 2467 |
广州市 | 1530 5900 (2019年) | 约3340亿美元 (2019年) | 7434.4 |
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亚大区 | 121 6524 (2017年) | 约431亿美元 (2019****年) | 7924 |
的里雅斯特市 | 23 4638 (2018年) | 约106亿美元 (2015年) | 84.49 |
惠州市 | 488 0000 (2019年) | 约590亿美元 (2015年) | 11347 |
伊斯特利亚省 | 20 8055 (2011年) | 约31亿美元 (2015年) | 2813 |
澳门特别行政区 | 67 9600 (2019年) | 约545.45亿美元 (2018年) | 32.8 |
表2-2 威尼斯湾区与粤港澳湾区主要城市人口、GDP、面积对比
从表格中可以看到,意大利的一级行政区的规模大致与我国的市级相等,除去广州市这个庞然大物以外,意大利大区的经济水平与人口数、面积应该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其他城市相接近。所以在讨论威尼斯湾区的时候,我认为直接用一级行政区划更加合适。
一级行政区划 | 人口 | GDP | 面积(km²) |
---|---|---|---|
威尼托 | 486 5380 | 1836****亿美元 | 2813 |
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亚 | 121 6524 | 431****亿美元 | 7924 |
奥巴尔诺-克拉 | 11 2942 | 21.53****亿美元 | 1044 |
伊斯特利亚 | 20 8055 | 31****亿美元 | 2813 |
总计 | 640 2901 | 2319.53****亿美元 | 14594 |
粤港澳大湾区 | 6956 9300 | 15365****亿美元 | 56000 |
表2-3 威尼斯湾区所属一级行政区划与粤港澳湾区主要城市人口、GDP、面积对比
从简单的数据上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是威尼斯湾区的10.86倍、粤港澳大湾区GDP是威尼斯湾区的6.62倍、粤港澳大湾区面积是威尼斯湾区的3.84倍。
这也非常符合我国与欧洲的总体情况,在人均GDP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劣势,但是在土地资源利用率上,我国具有优势。且粤港澳大湾区中还有很多可以发展的土地。
威尼斯湾区涉及有三个国家,伊斯特利亚及奥巴尔诺-克拉已经是斯洛文尼亚及克罗地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了,但仍然与意大利有着较大的差异,这一方面主要是一战后的历史原因。所幸,斯洛文尼亚与克罗地亚以及意大利都在欧盟中。同时斯洛文尼亚与意大利都是申根国家,通行较为顺畅。
但总体来说,威尼斯湾区早已不是最鼎盛的时期,现在已进入衰退期。这就要从发展历程与发展历史进行分析。看看我们能否从威尼斯湾区的经验中学到经营粤港澳大湾区的经验。这正是下一节所涉及到的内容。
粤港澳大湾区与威尼斯湾区发展历程
湾区产业结构发展历程
既然是威尼斯湾区,那么威尼斯肯定是主角。威尼斯能够有历史上的地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阿尔卑斯山脉的存在。阿尔卑斯山脉把欧洲的气候分成了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两部分。而意大利南部则是地中海气候的最大受益者,适合发展农业,这也是罗马帝国、希腊联邦等早期文明中心在南侧的原因。优秀的农业条件适合文明的发展。
图2-3 阿尔卑斯山脉阻断了气流 将欧洲气候一分为二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有了一定抵御自然气候的能力,重心便开始不断北移。这个重心主要是转移到了意大利中北部,特别是波河平原处。此时欧洲总体的重心也从农业转移到商业。威尼斯、热那亚等重要商业节点便随之崛起。值得注意的是,波河下游除威尼斯外少有大城市,反而大城市集中在波河上游,如米兰、都灵。这是由于波河下游流速极慢,水流动性差,疟疾肆虐。同时在没有强而有力的中央政府下,沼泽等优质农业资源无法利用起来。就算是威尼斯也是明显避开了波河出海口。
图2-4 波河流域示意图
最后随着18世纪工业革命的到来,欧洲的重心彻底北上越过阿尔卑斯山脉。以拥有鲁尔区的优质露天煤矿的德国,拥有阿尔萨斯-洛林优质铁矿的法国为首的国家崛起。以农业、商业国的西班牙、意大利则由于随之而来的战乱而衰落。
而观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脉络来看,其实也有类似的发展过程。在早期,由于南方多瘴气,虽然雨热条件很好,但难以开发。随着科技的进步,粤港澳湾区逐渐开始拥有了农业。自明朝开始,农业开始衰落,广东多地改种植经济作物,至明末,广东已成为粮食进口大省。而依托的河流正是珠江,从广西进口粮食。加之随后的十三行等,广东已成为对外商业的中心。随后的近代,为广东引进了一部分的轻工业。
现在的粤港澳大湾区中,应该是农业、工业、商业并存。农业有惠州、清远等,工业有东莞等,而商业则是广州、深圳、香港等。这样的结构相比于威尼斯湾区更为完整,其抗性也更强。广州、深圳、香港的地位如果进行细分,广州应该是贸易中心,如淘宝网店的发货中心。深圳应为金融中心、科技中心,小微企业融资,以及科技创新应该在此。而香港则为对外经济中心,主要是承担粤港澳大湾区对外职能。但最新的国家政策已将海南岛升级成为了有同等地位的自贸区,香港的地位无疑会大幅下降。
而反观威尼斯湾区,各个城市的区分度不大,同时都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科佩尔作为斯洛文尼亚唯一的港口城市,由于国家体量小,其贸易总额也较小。普拉作为克罗地亚漫长而又狭窄的海岸线上较大的港口也有同样的问题。
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我们一定要稳住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结构,要保证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都要有一定的部分,否则不说湾区会衰落,但至少已经失去了继续上升的能力。同时要发挥体量大的优势,但是如何发挥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湾区贸易结构发展历程
谈论贸易我们一定要讨论以下的几个内容,最重要的最基础的就是贸易的利润以及贸易的成本。而影响这两者的有贸易的货物类型、贸易的路线、贸易的能力。
威尼斯以及威尼斯湾区最大的优势在于,亚得里亚海能让海路运输的货物直达阿尔卑斯山脚。在罗马帝国时期,帝国最富饶的行省与现在不同,埃及的尼罗河泛滥区、黎凡特、叙利亚都是富饶所在。来自黎凡特的优质木材、埃及的粮食通过水路经塞浦路斯、克里特岛、达尔马提亚最后可以来到意大利最北侧的威尼斯,再转由陆路运输。相比于运往布林迪西等南方城市再由陆路转运能节省一两月的时间。
图2-5 早期威尼斯贸易路线
中世纪开始,神圣罗马帝国与法兰西影响力逐渐扩大,与北部贸易就需要穿过阿尔卑斯山脉,此时拥有蒂罗尔的奥地利就走上了历史舞台,通过因斯布鲁克可以较为快速地到达德国南方大城市慕尼黑。而威尼斯则离因斯布鲁克更为接近。此外,丝绸之路的开通也为威尼斯带来巨大的收益。来自中亚的商人可以在中东或者克里米亚半岛上船,带上丝绸和茶叶来到威尼斯。
图2-6 另一种贸易路线
图2-7 翻越阿尔卑斯山的路线
15世纪,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将丝绸之路拦腰切断,从此威尼斯的贸易开始走上了下坡路。同时身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哈布斯堡家族开始了对北意大利的控制。威尼斯的领土也逐渐缩小。而在17、18世纪,又屡遭战火摧残,拿破仑正是在意大利战役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威尼斯加入意大利后,早也不是当年的雄狮。而威尼斯湾区的其他部分,的里雅斯特在奥地利手中,至于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则是匈牙利长期以来的领土。的里雅斯特和普拉也在后来成为奥匈帝国的军港。
一战结束,奥匈帝国解体,根据协议的里雅斯特被意大利和新生的南斯拉夫共同占领。其后,在意大利手中的威尼斯和的里雅斯特被经营的尚可,而南斯拉夫在铁托的统治下则面临激烈的种族矛盾、经济矛盾。随着铁托的去世,惨烈的南斯拉夫内战开始。经济较好的斯洛文尼亚没有受到较大的伤害,克罗地亚则通过战争获得了独立。从内战创伤恢复后,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都逐步向欧盟靠拢。
而此时的贸易路线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首先是西奈半岛的苏伊士运河的存在,来自亚洲与欧洲的货船可以直接来到地中海,但此时威尼斯湾区无论是工业还是商业都已不复当年,反而由于经济的发展,人工成本升高。这些货船很多可能选择在经济欠发达的巴尔干地区卸货,随后由火车转运。第二的是绕过南非好望角的航线开通以及北极航线的开通,超大吨位的货船可以直接走大洋到达德国北方的基尔港、汉堡港、不来梅港或者是法国的加莱港,直接进行大规模的贸易。这些优质港口的货物吞吐能力也远大于潟湖上的威尼斯。威尼斯湾区的货物转送功能削弱。最终结果只能是以发展旅游业与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图2-8 不同的国际航路选择
威尼斯湾区如今衰落的原因正是贸易路线不可替代性减弱、同时其货物的吞吐能力相对较低。导致贸易成本升高、同时能获得利润也非常少。
粤港澳大湾区在贸易路线上有何优势呢?这种优势是否有利用好。首先如果是经由马六甲海峡前往西方的航线的话,无疑是从粤港澳大湾区出发更具备优势。此外还有来自澳大利亚的航线来到粤港澳大湾区也更加方便。据我所知,澳大利亚的LNG船通常都是在广州卸货。但这种优势有三个竞争对手,首先是海南作为自贸区、进口货物想必在未来会更青睐海南。其次是广西北部湾,其地理、水文环境更优。最后是如果打通中南半岛的铁路后,如正在修建中的中缅铁路,货物可以从缅甸的皎漂深水港卸船从陆路运往中国,能不经由马六甲海峡。由此观之,粤港澳大湾区各港口虽然现在都排在前列,但一刻都不能掉以轻心。
同时粤港澳大湾区水文条件复杂,广州港能通航的货船上限约在12万吨左右。这个航道条件限制了广州港发展,30万吨级货轮难以停靠。而珠江疏浚工程花费又高,同时为了能让大型货轮通过,许多珠江口桥梁的设计高度已达80m以上,使成本增加。总体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的港口职能分配不够合理。
此外,珠江水系河运成本高、利润低,梧州作为重要中游城市,在封建社会时期具有重要价值,但随着社会发展,梧州经济开始下行,侧面反映出珠江水运式微。不过与威尼斯湾非常需要贸易上下游不同,粤港澳大湾区本身就有很强的货物消化、生产能力,可以不需要上下游。
图2-9 珠江水系示意图
粤港澳大湾区与威尼斯湾区未来发展预测
随着世界经济的下行,以及意大利整体经济的下行,威尼斯湾区未来将面临许多挑战,但也有许多机遇。首先奥地利与斯诺文尼亚这两个国家都是非常有潜力且处于上升期中的国家,奥地利保持2.5%左右的经济增长率,在欧盟平均水平之上,斯洛文尼亚则有3%,威尼斯湾区能依托这两个国家可以维持现有水平。同时,威尼斯湾区历史底蕴丰厚,气候适宜,可以着重发展旅游业。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也对威尼斯湾区来说是利好,据报道称,威尼斯港、的里雅斯特港以及拉文纳港都有中资企业寻求投资。
而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前景则非常宏伟,它的目标将是成为旧金山、纽约以及东京湾区一样的大型城市群以及复合经济体。但随着国内国际形式变化,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也该不断调整,比如应重新打造与海南自贸区的关系,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定位调整。
参考文献
其实没有什么学术性的文献有参考,更多的是平时的积累。以下可能就是一些平时看过的相关的书。
《海洋帝国》、《财富之城》、《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宗教改革史》、《西方文明史——欧洲谱系》、《哈布斯堡王朝》、《战后欧洲史》、《海洋与文明》、《伊莎贝拉:武士女王》……
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其实更多的是从新闻和身边的讯息来学习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文献。特别感谢《临高启明》,虽然是小说,但是有一些对明朝广东经济情况的考察。特别感谢欧陆风云4,虽然是游戏,但是让我对欧洲的历史、地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本文所用的图中有三张是依靠其制作的。特别感谢谷歌地球,卫星图让我对湾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威尼斯潟湖只有在卫星图上看的特别明显。
结语
在上此课的前一年前往了意大利旅游,恰逢当时对欧洲历史颇感兴趣,所以便选定该题目,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已经发现了其实所谓威尼斯湾区是个伪概念,除了地理上可以算是个湾区以外,其经济、政治、文化的联系都十分松散。所以将其与粤港澳大湾区相比较确实是“关公战秦琼”式的无意义的比较。但在此过程中,为了收集人口、GDP的数据,熟悉了各国的统计局网站。卫星图的大规模使用让我对书本的文字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使得内化为自己的内容并输出变的容易。虽然大部分分析比较表面,但关于威尼斯衰落的分析还是比较合理的。如果这篇文章将所有强行与粤港澳大湾区扯上关系的内容删去并深化对威尼斯湾区几个主要城市的介绍或许会有更好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