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达纲领批判与德国社会民主党发展——马哲展示演讲稿
前言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与大家分享小组学习的心得体会。由于我们小组的组长,也就是我,非常喜欢历史,所以我们更多的从历史的角度研读马克思的著作。所以我们研读的著作,是《哥达纲领批判》。看到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摸不着头脑,什么是哥达纲领呢?那就请大家听我慢慢道来。
正文
1765年的珍妮纺纱机,1785年瓦特蒸汽机,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英国无疑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大的受益国。纺织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阶级,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
英国人的生产力得到大大的提高,这可苦恼了普鲁士人,普鲁士最大的工业区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长期受到剥削,此时此刻,由于英国人生产力提高带来的损失被转嫁到了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们的头上。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1844年以争取提高工资被拒绝为导火线,西里西亚爆发了纺织工人起义。这是德国工人运动的起点。
而此时费迪南德·拉萨尔获得了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在未来的几年内逐渐完成了自己的社会主义理论思想。其一,他反对自下而上的激进革命道路,其二,他深信自己研究出来的铁的工资规律。在这两点上,拉萨尔与马克思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1863年,拉萨尔统筹领导了全德工人联合会的建立。这其中,有两个人不满拉萨尔的不革命的思想。其中一个是威廉·李卜克内西,6年以后,他与倍倍尔在爱森纳赫建立了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因为在爱森纳赫建立的,所以被叫做爱森纳赫派。
1870年,拿破仑三世对法国的国力过分自信,怒宣普鲁士,战争开始仅两个月,拿破仑三世则在色当与十万法军一起被俘。最终在次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继承拿破仑抢来的国祚,成立德意志帝国。彼时的德国宰相俾斯麦也因此名声大噪。而俾斯麦本人极力打压支持君主立宪的社会党人。
在这个背景下,拉萨尔的全德工人联合会与爱森纳赫派考虑起了合作的事情。于是在1875年,两党在哥达这个地方,订立了这个合作的纲领即哥达纲领。
马克思本人在得知这份纲领后大为愤怒,随即-便写了《哥达纲领批判》一文。
让我们简要看看,马克思都是怎么批判的呢?
1.“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泉源,而因为有益的劳动只有在社会里和通过社会才是可能的,所以劳动所得应当不折不扣和按照平等的权力属于社会一切成员。”
开篇第一句,马克思就非常不满意。首先他指出,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泉源,自然界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就是使用价值组成的。如果无视了这点,资产者就可以加上一种超自然的创造力给劳动。正如富士康的老板对员工说,来我们这里996,两班倒,你就能创造财富。这显然是很可笑的。
然后马克思批判第二句话说到,有益的劳动只有通过社会才能实现,但是第一句话又是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泉源,也就是任何一个社会都离不开劳动,这是自相矛盾了。难道社会是通过无益的劳动来的?
最后马克思说,所以劳动所得应当不折不扣和按照平等的权利属于社会一切成员。这种空洞的话,当时的所有当政者都认同的,只不过是社会一切成员的定义有所分歧。在后面的一条中,马克思也提到了,属于社会一切成员,那也属于不劳动的成员吗?这样劳动又体现在哪,平等又体现在哪呢,一切的一切都不过是空话。
2.“在现代社会中,劳动资料为资本家阶级所垄断。由此造成的工人阶级的依附性是一切形式的贫困和奴役的原因。”
这一句实际是一段抄来的又稍加更改的话,拉萨尔在这个时候其实已经去世了,是他的继任者进行的修改。原文是劳动资料为土地所有者和资本家所垄断。差别在哪呢,土地所有者不见了,但事实上,资本家多半不是他的工厂所在土地的所有者。那么所有者是谁呢,马克思没有说,但是很明显,指向只有一个,皇帝。为什么拉萨尔主义把有关皇帝的抨击去掉了呢,这就是投降主义的表现,不是从下而上的革命,而是改革。皇帝呢,是可以团结的,是可以操控的,甚至说,想要借用皇帝的权力来改革。这也是后世德国社会民主党,也就是社民党失败的原因,马克思已经敏锐的看到了这一点。
4.“劳动的解放应当是工人阶级的事情,对它说来,其他一切阶级只是反动的一帮。”
现实有的时候就是那么的可笑,说出这种话的德国社会民主党,现在却是一个人民的党,而不是一个工人的党。而无论是我们又或者是苏联,不仅仅是农民阶级,在劳动的解放的过程中,手工业者,小工业家也起了莫大的作用。
5.“工人阶级为了本身的解放,首先是在现代民族国家的范围内进行活动,同时意识到,它的为一切文明国家的工人所共有的那种意图必然导致的结果,将是各民族的国际的兄弟联合。”
马克思用最尖锐的话批判了这一句,拉萨尔以最狭隘的民族观点对待工人运动。关于德国工人阶级的国际职责一个字也没有提到,空话连篇。所谓各民族的国际的兄弟联合这句话对国际主义的认识还不如俾斯麦。
哥达纲领批判还有很多内容。毫无疑问,马克思尖锐的指出,这个纲领,是彻彻底底的投降主义,放弃了国际主义。这种倾向是错误的,是危险的。
1875年,也就是该纲领完成后不久,两派合并成立德国社会工人党,1890年,德国颁布反社会主义法,于是德国社会工人党把工人去掉,改成了德国社会民主党。1890年这一年,也是俾斯麦最后的荣光,德皇威廉二世是威廉一世的长孙,他的父亲上台仅99天便病死。年仅29岁的威廉二世与俾斯麦的关系在1890降至冰点,他辞退了俾斯麦,并自己亲自掌权。而威廉二世不成熟的外交策略也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在一战中,德国社会民主党悍然支持战争公债的发行,这正是因为他们的国际主义信念根本是没有的。这其中只有卡尔·李卜克内西,也就是之前提到过爱森纳赫派的威廉·李卜克内西的儿子表示了反对。
在一战末期,卡尔·李卜克内西与罗莎·卢森堡一同组织了左派的斯巴达克同盟。说点别的,罗莎·卢森堡是我个人认为那个时代最杰出的女性之一,除了她以外,就我所知的还有尼德兰的威廉明娜。
一战末期,德国起义,左派的斯巴达克同盟试图模仿苏联成立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但是失败了,在这个过程中,卡尔·李卜克内西与罗莎·卢森堡都被暴徒所害。这个斯巴达克同盟后来变为了德国共产党。而原先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则成为了战后德国也就是魏玛共和国的领导者。
好景不长,社民党渐渐失去了影响力,1925年,来自军方的保守派兴登堡当上德国总统。一个名叫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政党慢慢兴起。当1933年该党的领袖被兴登堡任命为总理的时候,命运早已注定,这个人叫希特勒。
让我们来捋清一下现在的政治光谱,最左翼毫无疑问是德国共产党,最右翼则是纳粹党,在长剑之夜以后,这个名字带有社会主义的政党彻底倒向了极右。而在中间的则是德国社会民主党。
当然很快的,这三个党只剩下了一个。希特勒上任后便禁止了社民党,社民党转入地下,而国会纵火案则把德国共产党彻底按死。恩斯特台尔曼,德共领导人被拘捕。并迫害致死。
二战结束,两极格局到来,在西德,德国社会民主党重新成立,在1959年彻底放弃马克思主义,变为了现在的寻求通过政策改革来实现社会主义的政党,而默克尔大姐已经让社民党连续十几年在野了。在东德,社会民主党残余则与德国共产党合并。1991年,两德合并,这些人有的去了西德的社民党,有的则加入了德国共产党。
毫无疑问,现在的德国社民党,完美呼应了马克思当年的批判。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马原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 恩格斯. 哥达纲领批判[M]. 人民出版社, 2018.
结语
最后的最后是一点小小的感想。曾经的蓝星拥有着28个社会主义国家,而如今,纵使算上德左,也不过只有6个社会主义国家罢了。世界上许多人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充满偏见,即使是在国内,也有人对社会主义一无所知。而我无能为力,却又想做些什么,这正如马克思在写哥达纲领批判时候的心境,所有文字都像是一个激动颤抖得要怒号,但又不得不最后掰起手指像是个喋喋不休的老人,最后只能喃喃自语道
Dixi et salvavi animam meam
我已经说了,我已经拯救了自己的灵魂